精神健康︱浸大研10周網上認知行為治療 4成學生輔導後獲評無心理壓力風險

社會

發布時間: 2024/06/24 16:04

最後更新: 2024/06/24 17:49

分享:

分享:

浸大社會工作系副教授潘佳雁開發網上認知行為治療計劃,減輕大學生的心理壓力、抑鬱和焦慮症狀,以及負面思想和情緒。(浸大圖片)

浸會大學研究團隊開發為期10周的「REST Online」網上認知行為治療計劃,參加者獲配對治療師進行兩次面談或網上輔導,「情緒指數」由平均5.19分,逐步升至6.07分,有效減輕心理壓力、抑鬱及焦慮症狀,以及負面思想及情緒;逾4成參加者完成後亦被評為無心理壓力風險。團隊認為,有潛力將計劃融入現有大學輔導服務,回應學生「對心理健康服務的殷切需求」。

浸大社會工作系副教授潘佳雁領導研究團隊,成功開發為期10周的「REST Online」網上認知行為治療計劃,設有8個線上單元,包括認知行為治療技巧簡介及匯報、案例示範影片、網上練習和評估等;每名參加者亦可獲配對1名治療師,進行兩次面談或網上輔導,並對參加者的練習提供回饋。研究結果已發表於學術期刊《Research on Social Work Practice》。

計劃在2020年8月至2022年9月期間招募189名面對輕度至中度心理壓力的大學生,並將學生隨機分成兩組,各有69及65人,55人則被隨機分配到候補對照組。學生須於計劃開始前、結束後及3個月後續評估中填寫同一份線上問卷,根據計劃開始前填寫的問卷,所有參加者都被歸類為有心理健康問題風險,但完成計劃後,兩個實驗組中有41%參加者被評為無心理壓力風險,而候補對照組中只有兩成參加者無出現相關風險;3個月後進行的追蹤評估中,實驗組出現的正面效果亦仍維持。

同時,參加者在進行每節單元時,均會按指示以0至10分來評估過去一周的情緒狀況,其中「0」代表「非常不開心」,「10」代表「非常開心」,輔導過程中,兩個實驗組的情緒指數由平均5.19分,逐步升至6.07分,結果顯示參加者的情緒獲穩步改善。

潘佳雁表示,香港缺乏心理健康服務專業人員,研究結果顯示網上認知行為治療計劃具成效,亦能以更具成本效益的方式服務更多學生,有潛力將其融入現有大學輔導服務,成為另一種重要及可行的服務模式,回應「本港大學生對心理健康服務的殷切需求」。

下載HKET App,追蹤TOPick WhatsApp頻道,睇全方位資訊:

【中下學試題免費下載】  【名校專區升學攻略】

【食物安全超市大搜查】  【職場智慧求生術】